行业资讯
导航

中国竞争优势随着制造成本的攀高而削弱

  • 2010-09-27 00:47
  • 1187
  • 0
  • 中国制造的成本竞争优势在逐步削弱,美国咨询公司Aplixpartners昨日出具的一份报告显示,在制造成本低廉程度的排行榜上,中国从2008年的第4位跌至2009年的第6位,排在中国之前的依次是墨西哥、印度、越南、俄罗斯、罗马尼亚。 其中,俄罗斯与罗马尼亚的成本竞争力得益于汇率的波动,这两国的货币贬值幅度比美元更厉害。而美国本身的制造业成本竞争力也在下滑,从去年的第5位跌至第8位。

    “毫无疑问,过去一年中经济发展与美国制造业背道而驰,这项研究表明,尽管美国劳动生产力有所提高,但环顾全球,不论是作为美国的外包地或是美国公司的竞争对手,都变得更加难以应付。”Aplixpartners董事总经理兼上海办公室主任罗曼对《第一财经日报》记者表示。

    制造业成本竞争力的考量体系来自于几项主要的指标:汇率、劳动力成本、运输成本、原材料成本、库存成本、固定设备成本、经常性开支和税收。上述因素综合起来发挥作用,使得不同国家在装配零件和制造总成本上出现差异。

    中国制造成本的上涨主要在于以下4个因素:人民币较之美元的汇率变化;在物流方面的费用增加;存货及仓储成本的提升;原材料成本的增加。

    随着这些因素的上涨,如果以“美国制造”成本为1计算,“中国制造”的成本已经从2005年0.75上升至2008年的0.95以上,2009年则为0.8。与此同时,墨西哥和印度仍保持着制造成本的稳定,自2005年以来一直维持在0.8附近。

    让墨西哥保持竞争力的原因在于灵活的汇率政策,以及在原材料和物流方面的优势;印度则以极具竞争力的薪酬保持着第二的位置,同时,疲软的印度卢比抵消了运输和存货成本增长带来的压力。

    “虽然大多数人认为,劳动力、运输和汇率是评估制造成本的主要因素,但是其他经常性开支也能产生巨大影响,例如电价、税收和制造成本在不同国家之间都有很大差异。”罗曼表示,在很多“低成本”国家中,固定设备和工具加工等的价格实质比美国要高,因为它们大部分依赖进口。

    从整个亚洲来看,印度、越南、韩国甚至新加坡都成为中国强有力的竞争对手,这些国家在制造业的不同层面与中国展开竞争,正在进行制造业产业升级的中国,面临着其亚洲“兄弟”最强有力的挑战。
          而集成环保灶行业也是制造业,随着成本的攀高也将面临更大的挑战!
          
     

    免责声明: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,如文中的文字、图片等内容有涉及侵权请立即与我们联系,我们将及时删除
    同类资讯
  • 摘得轻工业科技桂冠!万事兴集成灶核心技术获国家级权威认证
  • 厨电品牌如何玩转"红猫计划"?深度解析内容种草到交易转化的新机遇
  • 【重磅建议】经销商必看!增加旧改板块,破局集成灶行业低迷的黄金钥匙!
  • 「关税风暴下的中国家电业:阵痛与突围,谁能笑到最后?」
  • 从"有没有"到"好不好":下沉市场的消费升级与渠道变革
  • 关税是否加剧“建材出海”困境,燃气具行业的竞争依然聚焦产品智造
  • 海宁市人大领导莅临美大调研指导高质量发展工作
  • 智能+绿色双轮驱动!2025家电消费季揭幕战在上海打响