时代变迁,我们的厨房也在变迁,
也许你的记忆已经覆上了岁月的尘埃,
也许你的记忆已经覆上了岁月的尘埃,
这些厨房里的老物件,你是否见过,亦或还能记起它们的名字?
非是要挑动你眼角的潮湿,
趁着春月的美好,让我们一起再来见一见住在时光里的它们……
大水缸
没有自来水,又不想天天去井边挑水,这一口大水缸,就成了旧时每家厨房里的必备。挑满一次,可以管一家人好几天的用水。现在已被自来水或水塔代替,在部分农村与偏远山区仍有使用,或作收藏杂物。

葫芦瓢
把老透风干的葫芦剖开,就成了趁手的水瓢;南方也可能用竹节锯断制成。后来逐渐被铝制与塑料制的水瓢代替,现在使用葫芦瓢,已经变成一种健康与时尚。

搪瓷盆
50、60年代,结婚流行“36条腿”“48条腿”,而从80年代起,结婚变成了三大件,双喜搪瓷盆也成了礼单上的必备品之一。现在的农村婚俗,依旧保留着红色喜盆的位置。

搪瓷杯
这是一件回味悠长的作品。虽然磕碰容易导致掉漆或拿在手上略显笨重,但在普通人的家里,它的记忆要远比陶瓷杯来的深刻。在今日的复古风潮里,它还在占据着一席之地。

陶瓷瓶
从小号的盐醋调料瓶,到中号的糖罐、油罐、酒罐,再到大号的腌菜缸,它在老式的厨房里有着各种尺寸和形状,而且实用远比装饰来的重要。那些出生在20世纪的孩子们,可能会分不清每个瓶瓶罐罐在厨房里的作用,但他们肯定知道糖罐应该在厨房里的哪个位置。现今厨房里的陶瓷系列,已经有了更多的款式,设计也更艺术与大胆,已兼顾实用和装饰的平衡。

刷把
南方的竹刷帚,北方的草刷把,配合丝瓜络,是洗完刷锅的必备神器。在某些地方超市和某宝上,依旧能够发现他们的身影。

火钳
形状像剪刀,但剪嘴拉长不开锋,是民间烧火时用来添加柴火或者煤炭的必备工具。现在它们依旧活跃在农村的土灶里,和城市大街小巷保洁员的手中。

碗柜
实木制成,切削工艺考究,是厨房木匠活里的大件之一。上层做成柜子或抽屉,用于存放厨房杂物和日用品;下层将底镂空,在条状栅格上摆放盘碗餐具,自然沥水风干。现今多被铝合金碗柜或消毒碗柜代替。

八仙桌
这是中华民族的传统家具之一。四方围坐8人,雅称八仙桌。在旧时,很多地方都有小孩和年轻妇女不上桌的规矩,即使是年三十,入座的礼仪也很讲究:长辈坐在上首,平辈两边分坐,小辈和年轻人坐下首。在今天盛行的圆桌时代,八仙桌虽有使用,却只有老派人才守着以往的规矩不变。

老灶台
这是整个老厨房的核心,也是每日家庭轮转的核心之一。无论是土灶、石灶还是砖灶,一日三餐,起火熄火,按时按季。每年的腊月二十三晚,家家户户都要“送灶神”,祈求来年丰衣足食、一家平安。在过去的30年里,它的作用和市场逐渐被燃气灶三件套所取代,如今,集成灶亦将逐渐取代三件套,成为现代厨房的核心。


随着时代的发展,我们的生活理念也在不断变换,我们追求健康、环保的同时,也将厨房中的物件不断换代、升级。
这些渐渐没落的老物件们,也许已经淡出在你的视线中,但我们应该永远记得,它们曾经,养育出了那艰苦奋斗的一代人。
(本文配图来源网络,如有侵权、违规,请联系乐格删除)